writeConcern
|
|
客户端在写入数据时,可以通过writeConcern来配置写入策略,其包含如下选项
- w:指定数据需要写入多少个节点才会向客户端返回确认,选项默认为1,即写到primary就OK了。
w:majority
则表示需要写入副本集中大多数成员后才完成,提升了数据的写入安全,但会降低写入性能 - j:写入操作的journal持久化后才向客户端返回确认,默认为false
- wtimeout:写入超时时间,仅当w大于1时生效
MongoDB Replset复制是通过secondary节点不断拉取primary上的oplog并重放来实现的,那w:majority
是如何确保写入到大多数的呢?
- 客户端发起写入请求,并记录到primary上的oplog中,等待从节点应用写入
- secondary拉取primary的oplog并重放
- secondary上的独立线程在oplog时间戳发生更新时,就会向primary发送replSetUpdatePosition命令更新自己的oplog时间戳
- 当primary发现足够多的节点oplog时间戳已经满足要求了,向客户端返回确认
readConcern
MongoDB V3.2引入了readConcern来配置读策略,该参数容易与readPreference混淆,两者并不冲突,区别如下:
-
readPreference控制客户端从副本集的哪个节点读取数据,用于实现读写分离、就近读取等功能。其包含如下选项:
- primary:默认配置,所有读请求全都发到primary节点上
- primaryPreferred:优先从primary读取,当primary无法响应时,从secondary读
- secondary:读请求全都转发到secondary
- secondaryPreferred:优先从secondary读取,当secondary无法响应时,从primary读取
- nearest:根据网络距离就近选择
-
readConcern决定读取数据时,能读到怎样的数据,其包含如下选项:
- local:能读取任意数据,默认选项
- majority:只能读取到"已写入大多数节点的数据"
readConcern设计用于解决脏读问题,例如客户端先在primary读取了一条数据,但该数据还未同步到大多数节点就因为primary down引起的Rollback,那客户端在新primary上无法读取到之前的数据,导致客户端发生了脏读。
需要注意区分的是readconcern并不保证读取到的数据是最新的,只是避免了Rollback导致的脏读问题,具体读取哪个节点的是由readPreference策略决定的
readConcern原理
配置readconcern:majority
需要先确认replication.enableMajorityReadConcern
参数已经开启。配置该参数后,MongoDB会单独起一个snapshot线程,定期采集数据集的快照,并记录快照对应的oplog时间戳,只有当oplog已经应用到大多数节点时,对应的snapshot才会标记为committed,用户读取就只能读取最后一个committed状态的快照数据。
关闭readconcern
由于readConcern的snapshot保存在内存中,增加了cache的消耗,对性能存在一定影响,如果需要关闭我们可以设置replication.enableMajorityReadConcern为false,并通过在mongod实例上执行db.serverStatus()查看storageEngine.supportsCommittedReads
关闭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,例如:
- MongoDB4.0及更早版本中,禁用readConcern:majority将会禁用change stream,V4.2开始则无影响
- 对分片集群事务也存在影响
- 禁用可以防止修改索引的collMod命令回滚
详细内容可参考Read Concern “majority”